
京都-嵐山復古小火車。木製座椅,堅硬沒有彈性,卻和紅色窗框搭配極了。
馬馬虎虎的過著假期尾端。
閱讀與運動皆不復存在,我想念起精實又規律的生活。
有時候同樣的新聞一天要看個三四次,很無聊,卻很正常,
在家嘛,不要要求有太多自己的規矩。
網誌前前後後打了幾次,然後刪除,缺乏深度。
不過這個假期已經相當滿足,旅遊、聚會、研習、當米蟲,差不多了。
該回到規律生活氣氛中振作一番
會更有存在感。
話說11月的太魯閣路跑開始報名了噢。
看到消息雖然一整個熱血起來,也有點"阿,要重練了阿"的小小擔心。
今天跟老爸回鄉下阿嬤家,趁回花蓮前去走一走。
許久沒看到老人家了,竟然有點想不起來上次見面的時間。
從日本回來時,幫兩個阿嬤分別帶了小小包的抹茶糖,
老爸當時先幫我帶回鄉下給阿嬤那天,
老人家竟然還特地打電話來跟我聊兩句,讓我這當孫女的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都沒回去哪。好久了。
今天阿嬤跟我聊了日本旅遊、花蓮的工作、研究所、地震的話題,
真厲害,記得很清楚噢。
後來我幫想她按摩,阿嬤非常爽朗地一口答應,馬上坐過來讓我搥背按壓。
她這樣真棒,孩子們要表達一點心意的時候,就大大方方地接受,
不會推來推去,讓人家沒有機會表達:)
我跟她說起八月29日是今年第一屆的祖父母節,順便聊一下她的髮色(好自然。)
回去時,阿嬤說她都沒有東西給我們帶回去,我說她肉燥飯很好吃,她笑著叫我常回去吃。
我的兩個阿嬤分別是民國12年和14年出生的,目前分別住在高雄和台北。
兩個阿公已經過世多年。
想想隨著年紀漸長,其實看到阿嬤的機會已經相當少,
小時候都是和她們聊天,才把台語說起來的。
阿嬤現在想旅遊走不遠、想聊天卻耳背。
腦子浮現起小時候在鄉下的大庭院吃肉燥飯的傍晚,一邊吃一邊看著小螢幕的電視;
還有阿嬤四點多就起床,在客廳大聲聊天、一邊做外丹功的身影,她總是把我吵醒。
阿嬤今天問我,你幾歲啦:)
幾十年,她的笑容依舊,那皺紋舒服地襯她的笑容,
我忽然有點想問她甚麼時候來花蓮走走。
老人家的身影是家鄉,
以為不必牽掛,可是見了面才知道,那就名為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