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853_1457410917610840_6820803195025245439_n.jpg

 

二月到底了。寫自己的文庫小本,看到印著「三月」的字樣。

連假是追書的好時刻,因為與自己正在教授的科目有關,所以身邊全是歷史類。

一讀之下便很難停止,尤其是當自己發現成長至今一路以來,竟都與所學所記全然不同,或說空白,

就一頭栽進了台灣近代史。

那日陪小客戶們去台灣文學館,解說老師顛覆了一般的解說方式,

反倒與孩子們話起歷史人物當年的英雄與狗熊,聽得如痴如醉,

「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歷史弔詭,每次結果都是選擇。」

 

回高雄聽徐自強的1.368坪。

上樓前,一個媽媽客氣地問我是否來聽講座、在幾樓,

我回答了之後,她對我前面的少年說二樓,少年只點點點頭,媽媽便騎摩托車轉身離去。

那像是載孩子來補習的循常人家的母親,

不過聽的是驚天動地的人生、是離譜錯落的判決,

我忽然覺得那少年很幸福,至少在那樣的年紀我還不曾想過這些事情。

 

二樓小,圍在一起,有點沙龍式的場地,

我因為沒位置而坐到最前面,因此而多了一點和莊總編說話的機會。

自介一圈,頭幾個全是雄中的大孩子,無非是老師推薦或想從事司法工作。

儘管已不是第一次聽阿強的人生,但再參與,仍對自己早應該先看書而有點後悔。

公視新聞PNN當家記者吳東牧就曾提出一個不同的想法,

如果有些人一開始是從較軟性、救援、議題的角度出發,並非不好,

但是否也代表我們並不是那麼在意事實是什麼? 意即,對司法的反省仍是欠缺的。

關於這點,我也覺得難,畢竟司法這種聽起來硬梆梆又遙遠(純屬迷思)的概念,

一般人大概聽了就打哈欠。

不過阿強待在司改的建議是這樣的,

不一定要念法律,只要選擇旁聽開庭,就是一種參與。

 

隨後和莊總編聊了一點點,是個輕聲細語但擲地有聲的人。

她十分推薦梅克爾那一章,但同時我也發現歐洲的心臟在三餘已經缺書了。(最近書一直缺貨是怎樣!)

打電話訂書時,店長居然勸我先去其他書店買來看,因為分享會前才能先看完,

真的是讀者的知音哪。

 

今日繼續追書。

梅克爾當然也因為難民政策飽受批評,國內引發激烈的歧視發言和對立,

讀到書裡對於這部份詳實的描述,令我也不禁無語。

「後真相」一詞在這裡被註記,它指愈來愈多民眾忽視事實,甚至接受公開的謊言,

這個字代表政治生態已發生根本的變化。(p.109)

從臉書的同溫層、各式假新聞、仇恨言語等,隨處都可見這樣的普遍。

在資訊求快速又爆炸的當代,

如何用自己的頭腦判斷與思考,並發現問題,還真是一門學問。

 

 

午後在曲屋繼續東西德統一、轉型正義的章節,非常精采,

「沒有什麼比把過去像一件舊夾克般扔掉,對接下來的民主化更危險。」(p.213)

與今日不謀而合。而且好想再去德國。(蛤)

 

二月:

被討厭的勇氣、

淡水女巫的魔幻地圖 (張嘉驊)

寮國到底有什麼? (村上春樹)

天空的冒險 (吉田修一)

1.368坪的等待 (李濠仲)

 

未完: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 (林育立)

像我這樣一個記者 (房慧真)

做工的人(林立青) 

暗礁 (巴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koh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